在清王朝国力衰退期间,俄罗斯帝国通过军事威胁和武装侵略,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包括《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伊犁条约》在内的一系列不平等协定,导致中国丧失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就领土争议与苏联展开磋商,然而苏方一直拒绝将相关领土归还中国。 苏联于1991年解体之际,其四个成员国主动将部分领土归还我国,其中俄罗斯交还了2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家。 作为成吉思汗后裔创立的政权,哈萨克汗国构成了现今哈萨克斯坦的历史根基。这个由蒙古黄金家族成员建立的国度,为现代哈萨克斯坦奠定了国家基础。 19世纪,沙俄向中亚扩张,通过军事手段相继征服了哈萨克汗国的大、中、小三个玉兹,将其领土纳入帝国版图。同期,俄国势力也侵入中国西北,迫使清政府签订《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伊犁条约》,攫取了数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1917年,沙俄政局剧变,尼古拉二世的统治被终结,苏维埃政权随之建立。哈萨克斯坦在俄罗斯新政府扶持下,于1936年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
1991年,随着苏联的瓦解,哈萨克斯坦宣告独立。 历史上,我国领土从未被哈萨克斯坦侵占,然而沙俄时期被掠夺的土地,其中相当一部分最终由哈萨克斯坦获得。 作为独立国家,哈萨克斯坦在军事力量上远不及曾经的沙俄和苏联,这使得其无法与中国这一大国就领土争端展开对抗。鉴于此,哈萨克斯坦政府选择通过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经过协商,哈萨克斯坦决定将阿克哈巴河河源、阿拉山口、夏尔希里地区、霍尔果斯河原地区等10处总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的争议领土移交给中国。 吉尔吉斯斯坦,作为中亚地区的一个内陆国家,以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该国东接中国,西邻乌兹别克斯坦,南与塔吉克斯坦接壤,北与哈萨克斯坦相连。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是比什凯克,这里不仅是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也是文化和历史的交汇点。该国的主要语言是吉尔吉斯语和俄语,反映了其多元文化的特点。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主要依赖于农业、矿业和旅游业,其中旅游业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游牧文化而日益受到国际游客的青睐。此外,吉尔吉斯斯坦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积极参与区域安全和经济合作。 历史上,吉尔吉斯斯坦的疆域分别归属不同政权管辖。其东部和南部区域曾是我国新疆的组成部分,而西部疆土则隶属于大清王朝的藩属国浩罕汗国。 在1800年代,浩罕汗国被沙俄军队征服,最终被纳入其领土范围。
1917年,沙俄先后经历了二月和十月两次革命,尼古拉二世的统治被终结,苏维埃政权得以确立。随着俄罗斯新政府的支持,原属沙俄的浩罕汗国地区也成立了苏维埃政府。 1924年,俄罗斯将浩罕汗国纳入版图,并将其重新命名为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 1936年,吉尔吉斯斯坦从俄罗斯独立出来,正式加入了苏联,成为其加盟共和国之一。 随着1991年苏联的瓦解,吉尔吉斯斯坦获得了自主权。 作为中亚小国,吉尔吉斯斯坦国土面积仅20万平方公里,与中国相比存在显著差距。鉴于自身实力,该国在边境争端问题上采取了务实态度,主动与中国展开磋商。经过谈判,吉方决定将汗腾格里峰、英沿、琼乌散库什河及玛里他巴尔河等四个区域,总面积达1190万平方公里的争议领土归还中国,以此化解潜在冲突。
第三部分:塔吉克斯坦相关内容 自汉朝至西晋再到唐代,塔吉克斯坦一带长期隶属中国版图。随着唐王朝国势渐衰,这片区域最终脱离了中国控制。 自16世纪始,塔吉克地区先后归属布哈拉汗国、叶尔羌汗国及浩罕汗国。到19世纪,沙俄通过军事行动征服了希瓦汗国、布哈拉汗国、浩罕汗国和哈萨克汗国,最终将整个中亚纳入其领土范围。 1917年,苏维埃政权在俄罗斯成立,随后塔吉克等地也被推动建立相同的政权体系。 塔吉克斯坦在历史上曾被土克曼和乌兹别克相继统治。直到1929年,这个地区才被纳入苏联,成为其加盟共和国之一。 随着1991年苏联的瓦解,塔吉克斯坦获得了独立地位。 塔吉克斯坦的国土总面积为14.3万平方公里,其中与中国存在争议的区域达到2.8万平方公里,占其国土面积的近20%,这一情况令该国政府倍感压力。为避免因领土问题引发冲突,塔吉克斯坦决定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经过友好协商,双方秉持睦邻原则各自作出妥协:塔吉克斯坦将1158平方公里的争议土地归还中国,而中国则正式承认剩余约2.7万平方公里土地归属塔吉克斯坦,圆满化解了双方分歧。
第四部分:俄罗斯 通过一系列扩张行动,沙俄和苏联累计侵占了我国超过4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随着1991年苏联的瓦解,俄罗斯联邦承接了其70%的领土遗产。其中,包括库页岛和唐努乌梁海在内的原属中国领土,均被俄罗斯接管。 在历史上,中国与苏联就边界问题展开了多轮谈判,然而苏联方面始终拒绝归还任何领土。随着1959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双方在珍宝岛地区发生武装对峙,这场被称为珍宝岛战役的冲突使两国关系降至冰点。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迅速调整外交战略,确立了对华友好方针。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等多个层面展开密切协作,双边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融洽态势。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试图与美国改善关系,但美国始终将其视为战略竞争对手,拒绝真正接纳。 在战略层面,俄罗斯的生存空间正被北约的持续东扩所挤压,这一进程在美国主导下不断推进。经济领域,莫斯科遭遇了西方阵营的联合遏制与多轮制裁,导致其经济陷入困境。面对这一局面,俄罗斯不得不将目光投向东方,试图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为消除中俄关系中的领土争议障碍,双方就边界问题展开了多轮谈判。尽管俄罗斯拒绝归还沙俄时期占领的大片中国领土,但仍同意将包括滨海边疆区、远东地带、哈桑边境区域及半个黑瞎子岛在内的200平方公里土地交还中国。 随着边界争议的圆满解决,我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地区各国的外交关系迅速改善,现已建立稳固的友好伙伴关系。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们与中亚各国的合作日益深化,能源领域的贸易往来尤为突出,通过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有力推动了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中俄双边经贸合作保持高度活跃,双方在工业制成品与自然资源领域的互补性贸易持续发展:我国向俄方出口工业产品,同时从俄方引进能源、矿产、农产品及木材等战略物资,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不仅确保了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也为两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图文打卡计划#
|